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潘伟斌
简介:
西高穴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2006年-2008年,此墓葬多次被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到2009年12月下旬对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这次发掘共清理了2座墓葬,分别编号为1号墓和2号墓。1号墓尚在发掘之中。
2号墓虽然经过多次盗掘,破坏严重,但是仍出土了一批文物,大部分经过扰动。其中以出土的多枚刻字铭牌最为重要。另有兵器和墓主人的头骨、肢骨等残块,为我们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结合墓葬的形制、规模、出土文物、出土铭牌铭文的内容、字体、出土墓主人骨骼的鉴定.并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魏武帝陵位置,最终判断此墓的墓主人是魏武帝曹操,此墓系魏武帝曹操的高陵。特别是那些带有“魏武王”铭文的文物出土,为确定墓主人为魏武帝曹操提供了重要证据。
此墓葬墓主人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纪年明确,为东汉、魏晋时期墓葬的断代起到了标尺性作用。曹操所开创的魏晋南北朝薄葬制度是从两汉到隋唐丧葬制度的过渡阶段,在中国丧葬制度演化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丧葬制度的演化过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专家点评: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从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重大转折时期,曹操是这个历史转折节点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700多年以来,中国历史名人中,“反复”最大、“争议”最大、“功过反差”最大的非曹操莫属。曹操墓是曹操历史活动的物质载体,为科学的认识、评价曹操提供了历史研究的基础。
曹操墓作为220年的陵墓(230年卞太后合葬曹操高陵),有着明确纪年,是东汉晚期至魏晋时代为数极少的高等级墓葬,成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代高等级墓葬的考古学标尺。古代“陵墓若都邑”,曹操墓的考古发现对其都城邺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将产生学术上的积极推动作用。
曹操墓有着十分明确的时间,即218年曹操修建寿陵至220年2月曹操下葬。曹操墓发现的刻铭石牌、画像石资料,在书法史、美术史断代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
曹操墓的考古发现及其今后进一步的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为确立曹操墓及其相关陵寝建筑遗址、陪葬墓等遗存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考古发掘“一点”带“一片”的文化遗产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