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东周时期,社会都处于一种礼崩乐坏,诸侯并起,战争频繁,政治无序,竟争激烈,社会变革剧烈的特定环境中。与之相关的是经济,尤其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迅速,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东周时期城市的发展特点也与这一特定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综观东周时期各类城市遗址,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城市数量空前增多。各诸侯国纷纷修筑城邑,仅《左传》记载的筑城事件即达68次之多,其中除5次重修外,共筑城63座。这些城市除各诸侯国的都城外,还有别都封邑、边境军事城堡、县邑等。考古工作中发掘的东周城址数量最多,仅楚国一国迄今已发表的楚城资料即达50余座,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二,城市规模宏大。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都城基本上都超过10平方公里,其中燕下都达32平方公里。
三,为了适应战争防卫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址基本上都选在易守难攻、依山傍水之处,控制交通要道。
四,城市的防御设施加强。高大的城墙成为这一时期城市的突出特征。都城可分宫城、郭城双重城墙,正所谓“修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也。
五,城内布局和给、排水设施完善,具备了人口聚居的生活条件。
六,城市建筑布局由以宗庙为中心发展为以朝堂、宗庙并重,反映出族权地位下降,王权地位上升的发展趋势。
七,王权地位的强化还表现在宫城均位于全城地势最高处。
八,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迅速发展。
九,在城中或城外,有专门的墓地,王族有专门的陵园,构成城址聚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十,与当时战争频仍,诸侯国卿大夫势力逐渐膨胀的形势相对应,边关重镇、边防长城和封君城邑大量出现。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