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鼓山上。包括北响堂、南响堂、小响堂三处,小响堂又名水峪寺。此三处皆位于北齐邺都附近。北、南响堂各7窟,小响堂2窟,主要是大窟,主体窟像完成于北齐时期,为北齐皇室所开。另有少量隋唐以至宋、明的小规模龛像。
南北响堂主要是北齐石窟,北响堂石窟主体开凿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南响堂石窟开凿于北齐末年。
北齐石窟的洞窟皆方形平面、平顶。洞窟类型有塔庙窟和三壁三龛式佛殿窟两大类型。在前室位置开凿大龛,龛内凿出神王、力士等护法形象。显著特点为,从整体上看,石窟整个前室的廊柱部分,可看做一座佛塔的塔身,在窟廊的上部雕出覆钵式塔顶和塔刹,形成一座塔形窟。塔形窟的出现可能与北响堂为皇室陵墓有关。
响堂山石窟
造像风格方面,面相丰圆适度,作风朴实。体型为头大、肩宽,基本为一种上大下小的体型,衣纹较薄,雕刻较浅,整个造像出现一种新样式和风格。坐佛腿部衣纹垂于座上且变短,并出现圆弧,圆弧腿部出现两道横纹,具有断代意义。从响堂山石窟开始,开创了整个北朝后期以至隋唐石窟中大规模雕刻石经的传统。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是位于北齐都城附近的皇家石窟,开创了北齐自身开窟造像的许多新特点,并且受到来自洛阳、太原地区和南朝造像的影响,形成了北齐样式,对周边地区石窟产生了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国家文物局教育处主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