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间收藏热潮悄然兴起,中国古代艺术品迎来了历史上第五次收藏高峰。
古代玉器作为历代藏家的重点收藏门类,此刻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收藏界的关注焦点,并迅速成为近几十年艺术品收藏领域备受瞩目的投资热点。
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中国古代玉器
正所谓:需求决定价值。由于古代玉器存世数量稀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收藏群体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市场上"一玉难求"的巨大供需缺口。
这一方面推动了真品古玉市场价格水涨船高、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则刺激了现代古玉作伪产业链的快速形成。
赝品古玉
玉器作伪古已有之,在中国古代,受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信息条件落后的制约,古代赝品玉器的生产加工,无论规模、数量还是工艺水准,始终属于比较"冷门"的特殊行业。
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随着各种玉器作伪手段的日益提高,造假者不断突破玉器作伪的各项技术瓶颈,各种玉器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不仅收藏新手经常"吃药",就连收藏行家也极易"打眼"。
漂亮吧?赝品古玉!
上世纪九十年代,浙江海关扣押了两个带着"仿古玉器"出关的玉器商人,商人声称携带的只是仿古玉工艺品,但海关请来专家鉴定却认为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下麻烦大了,要知道"倒卖国家一级文物"可不闹着玩儿的。
商人只好求助于供货商,一位来自我国南方某省的"仿古玉器"资深制造者。尽管玉器作者反复重申这件玉器是自己用"老提油"技术进行的仿古作旧,但法院出于对文物负责的态度,提出要求用实物证明。
结果该作者在一个月内又制作了一件一模一样的"古玉"送到法院,从而帮助两名商人无罪释放。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轰动,该南方省市的"仿古玉"也一炮而红、闻名全国。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渔翁上的"老提油"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使用人为作旧手段仿制古玉的行为,究竟是对古代玉器的继承和发展?还是为了牟利而进行的造假和欺骗?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专门谈了仿古玉器和赝品古玉的区别,二者无论从动机到方式乃至结果都相去甚远,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简单来说,仿古玉器是出于文化需求,着重模仿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赝品古玉则是为了行骗牟利,专注模仿古代玉器的古旧特征。
赝品古玉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作旧",没有人工作旧的玉器,即使对古代玉器的模仿不差分毫、维妙维肖,那也不能算是古玉作伪。
没有人工作旧就意味着制作者主观上不存在故意欺骗,所以此类玉器都属于仿古玉的范畴。
反之,如果玉器上出现了人工作旧工艺特征,说明制作者主观上存在制造玉器古旧特征假象的故意,其目的当然不言自明,无非是行骗牟利。
赝品古玉
对此,古玉作伪的从业者们曾经这样辨解:玉不骗人,人骗人。
意思是:我的玉器都是真材实料的玉石,既然是真玉,当然不存在欺骗!其次,无论玉器古旧特征多么逼真,卖的时候我都会明确告诉买家这是仿品,至于买家拿回去再卖的时候怎么说,那我管不了,所以他骗不骗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话猛一听仿佛挺有道理,但事实上却根本经不起推敲。
造假者其实表达了两个意思,首先,玉是真玉,没骗人。其次,别人骗人,和我没关系。
赝品古玉
事实上,使用什么材质造假和造假行为本身没有一毛钱关系。就算是别人去骗人,那也是因为你为他提供了行骗工具,从这个角度讲,造假者同样脱不了干系!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画家技艺超群,画了一张高度逼真的伪钞,就算卖给别人的时候告诉买家这是假的,难道就不违法了吗?
赝品古玉和伪钞不是一回事?
我告诉你,两者本质上完全一样!甚至某些高仿赝品古玉所导致的财产损失,远远大于伪钞!
赝品古玉
国内某档知名鉴宝节目,就上演过普通群众用全家辛苦一年的全部收入购买了一件赝品"古玉",最终导致血本无归、欲哭无泪的现实惨剧。
来来来,古玉造假者你倒是说说,赝品古玉和伪钞哪个更有杀伤力?
不要用什么"客户就是上帝"、"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之类的鬼话搪塞。作为商人,客户的正常需求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客户的需求不正常难道也得言听计从吗?客户要跟你订制个手榴弹,你也做吗?
赝品古玉
说一千道一万,造假者们正是利用"仿古玉"和"赝品玉"二者概念上的模糊来混淆视听。
我国个别地方打着"仿古玉器"的旗号,明目张胆地进行古玉作伪,这在现代收藏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但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种光天化日下的文物造假,竟被冠以"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美誉,表面上欺世盗名、产业蓬勃,暗地里却害人不浅、坑人无数。
从上游的原料采购,到中间的生产加工,再到下游的成品销售,这种古玉作伪已经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条,个别地区最鼎盛的时候,仅古玉作伪年产值就高达二、三十亿。
这种现象级的古玉造假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了古代艺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还滋生出许多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案件。
2011年9月,全国新闻集中报道了商人谢根荣"玉衣骗贷案",谢根荣重金聘请了包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五名专家给一件所谓的"金缕玉衣"估价24亿元,并以此为抵押从银行骗取了巨额的贷款和承兑汇票,最终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事经央视《新闻1+1》曝光后,人们才发现这件所谓的"金缕玉衣"正是出产自前面我们提到的南方某省市的古玉造假产业链。
金缕玉衣
一直以来,现代玉器行业有个说法,叫"老玉卖不过新玉"。
意思是在民间收藏品市场,古代玉器的销量和价格远远不及现代玉器。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玉器造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为赝品横行、真假莫辨,造成了普通古玉爱好者知难而退、望洋兴叹的尴尬局面。
所以我们每个玉器收藏者一方面要加强收藏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对历史文化和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充分掌握。"仿古玉"和"赝品古玉"绝对不能划上等号,二者不仅概念上截然不同,性质上更是背道而驰。
玉器仿古,无可厚非。纵观玉器发展史,历代仿古玉器多以古代玉器或青铜器为蓝本,一方面摹仿其外形和制式,另一方面玉器纹饰却往往带有鲜明的本朝特征。
这说明仿古玉器是对古代玉器艺术风格的模仿,而且模仿的同时还在加以创新。
这种对古代艺术精髓的深度解读,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简单摹制,而是从文化层面对历史的全新诠释。
中国玉器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突破,从而形成了历久弥新、千古不朽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