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瓷器 玉器 铜器 紫砂 文玩 宝石 水晶 考古发现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瓷器>宋代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拍卖价格、鉴定方法)
时间:2020-09-15浏览:87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南渡,由于逃避战乱,很多北宋汝窑、官窑等北方窑口的工匠南迁,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亦随匠师转移到南方的修内司窑、郊坛下窑及其他窑口,而官窑瓷器也随之在南方开始进行烧制。当时为了区分,人们将北宋官窑称为"旧官",南宋官窑称为"新官"。由于传世极少,南宋官窑瓷器历来深受瓷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数百年来也一直为世人所珍爱。

南宋官窑瓷器

目录

1、南宋官窑瓷器介绍

2、南宋官窑瓷器真品特点

3、南宋官窑瓷器拍卖价格

4、南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一、南宋官窑瓷器介绍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占领北宋京城开封,掳走徽宗和钦宗,北宋灭亡。宋室南迁临安(杭州),钦宗的弟弟赵构继位,即宋高宗。南宋持续了153年,在抗金抗元的斗争中,经济、文化、艺术、教育都得到持续发展,陶瓷产业的重心南移。据文献记载,宋廷南迁杭州后,为满足宫廷祭祀、陈设、饮食及赏赐之用,"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再设官窑,当时也称作内窑;"后郊坛下别立新窑",又设置了第二座官窑。这两座有历史记录的官窑,一直是考古学家寻找的目标。

1、老虎洞官窑(修内司窑)

1996年,位于杭州凤凰山与九华山之间的老虎洞窑因雨水冲刷暴露而被偶然发现,随后几年,考古部门对此地进行了三次发掘,遗址的南宋地层出土了大量黑胎实物资料。2006年,资料整理中,在一件荡箍上发现了"修内司窑"的铭款,老虎洞窑的身份终于得到确认,文献记录中的南宋官窑"内窑"修内司窑之谜被揭开。

南宋修内司窑真品图片

老虎洞官窑的制坯原料直接取于附近的山坡,由于含有紫金土,氧化铁瓷的含量高,高温烧制后胎色较深,主要为深灰、浅灰和灰黑色,有的口沿和足沿露胎处呈紫黑色,俗称为"紫口铁足"。釉层较厚,釉色以灰青居多,少量粉青和米黄色。器型主要有碗、盘、碟、洗、盏、盏托、杯、箸架、钵、罐、盒、盆、瓶、壶、炉、尊、觚、器盖、器座等,其中浅腹圆洗、折肩瓶、三足奁式炉、圆形套盒等器与汝官窑的器型几乎一致。老虎洞窑窑炉为龙窑,窑具有匣钵、支烧具、垫烧具、火照等,基本延续了汝窑的工艺,只是制作上更加精细。老虎洞窑的装饰方法减少,只有见于碗盘外腹部的刻花和套瓶的镂孔两种,花纹也只有莲瓣纹和缠枝花纹,更多的器物是追求以釉色取胜,发展厚釉的装饰效果。

2、郊坛下官窑

郊坛下官窑是南宋建立的第二个官窑,位于杭州上城区乌龟山西麓,东北距南宋皇城2公里。20世纪20—30年代,近代考古学刚刚传入中国之时,郊坛下窑的遗址位置就被确认。19世纪30—40年代,日本考古学者和中国中央研究院从事陶瓷研究的学者都多次在此地调查并收集资料,发表了《发掘杭州南宋官窑报告书》、《南宋官窑的研究》等文章。1956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窑址的南部进行了局部发掘,1985—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联合组成的南宋临安城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发掘,全面揭示了郊坛下官窑的面貌,出土瓷片3万多件,并于1996年出版了考古报告《南宋官窑》。

郊坛下官窑约建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淳熙六年(1179年)间,此时南宋政权已逐步稳定,宫廷用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郊坛下窑已采用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工艺生产薄胎厚釉青瓷,把青瓷的品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郊坛下官窑瓷器特点是胎质细腻,胎土是以瓷石加入少量紫金土配制而成,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较高。提高铝的含量能提高抗变形能力,使胎壁更薄;而氧化铁含量高的胎土色深灰(黑),色调深沉,有利于釉面的玉质感。器型中碗、盘、碟、杯等小型器一般为薄胎,厚度在0.05—0.2厘米;觚、炉、壶、瓶等大器胎较厚,在0.3厘米以上,个别达到0.6—1.1厘米。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黄三种,其中以粉青为最佳。薄釉器一般施一次釉,满釉支烧,仅有米粒大的支烧痕;厚釉器则多次施釉,底部刮釉垫烧,露深色胎。

器型有碗、盘、蝶、杯、盏、壶等饮食器;罐、坛、钵等盛贮器;唾盂、灯、熏炉、笔洗等日用器;花瓶、花盆等陈设器;象棋、鸟食罐等娱乐用器。种类齐全,满足宫廷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器物素面为主,花纹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模印、堆贴、雕镂。纹饰主要有莲花、牡丹、蕉叶等植物纹;龙、凤、兽面等动物纹;弦纹、回纹、云雷纹、乳钉纹等仿古纹饰。

传世的官窑器主要是清宫旧藏,目前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约107件,有乾隆御题诗的约20件)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约27件)。另外,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等均有少量收藏。国家博物馆收藏的3件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出土的南宋官窑瓷器,是目前少有的几件墓葬出土的官窑青瓷器。

二、南宋官窑瓷器真品特点

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古朴,器型除日用的碗、盘、洗、碟外,还有陈设瓷和祭祀用器。仿青铜器的造型较多,如贯耳瓶、鬲式炉、盏托、三足尊、出戟尊等等。

南宋官窑瓷器的胎质细密、质坚,体重,多呈黑灰、深灰或黑褐色,也有灰白米黄等色,胎土淘洗精细,胎有厚薄之分,因胎的含铁量高,故器物口沿釉薄处与足端无釉处分别呈现黄褐色和赭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出土南宋官窑瓷器图片

南宋官窑器的釉色以青釉为主,另有淡青、灰青、青绿、米黄等色。釉色幽雅,釉层肥腴莹润、浑朴滋润、厚而晶亮,一部分呈乳浊状,带有酥油光,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玉质感很强,介于丝绸光泽与"羊脂"般的美玉质感之间,与"做旧"后的乌光质感绝然不同。此外,往往多有开片,开片中有鱼文、蟹爪纹、冰裂纹,纹痕的颜色以鳝血者为上品。

三、南宋官窑瓷器拍卖价格

目前大部分南宋官窑瓷器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或海外博物馆,算是博物馆级别的藏品,市场上流通极少。而现在能够确认"宋官"的完整器物,也是凤毛麟角,极其珍罕。

早在1989年,香港苏富比曾经拍卖了一只宋代官窑洗,当时的成交价就高达2200万港币。这件宋代官窑洗也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2008年,同样是在香港苏富比拍场上,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以6752万港币成交,而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竟然只有22.5厘米,堪称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之宝。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成交价:113,880,000 港币;成交时间:2015年4月7日;拍卖机构:香港苏富比
苏富比方面透露,买家是来自中国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

南宋 官窑米黄釉直颈瓶
南宋 官窑米黄釉直颈瓶
成交价:1,085,000 英镑
拍卖机构:伦敦苏富比

南宋至元 官窑葵瓣盘
南宋至元 官窑葵瓣盘
成交价:12,100,000 港币
成交时间:2017年4月5日
拍卖机构:香港苏富比

四、南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1、看胎

南宋官窑属于就地取材。杭州老虎洞地区盛产紫金土。这是一种含铁成分非常高,同时也含有大量三氧化二铝成分的类高岭土。由于氧化铝含量较高,难以在1300度以下烧结成瓷。所以,一般都是紫金土和瓷石混合使用。瓷胎由紫黑到紫褐,烧结程度不高的也有砖红到米黄色。原因或因紫金土淘洗次数不同,配比比例不同造成。紫胎造成紫口铁足的外观特征,是真官窑的鉴别要点之一。

2、看釉

南宋官窑的釉属于石灰釉。由于石灰釉产生了钙长石,是形成玉质感的关键矿物晶体,再加上官窑采用素烧瓷胚,然后上釉,再入窑低温烧制,再上釉的多次烧成方法,使得本来过于稀薄的釉面变得釉厚如堆脂。在多次烧制过程中,原有的石英,长石晶体被破坏,新析晶出的钙长石,钾长石等晶体多层次,使得釉面呈现一种莹润平静的玉质感。釉有1-4次施釉者。釉色以粉青为上,月白次之,灰青为下。还有深米黄色,这种釉色传世品不见,但大量出现在窑址中。窑址瓷器多见灰青色,少见粉青,而传世品粉青为多。

南宋官窑瓷器底足特征

3、底足特征

南宋官窑瓷器底足特征一般为露胎垫烧和不露胎支钉支烧两种。早期多为延续北宋汝窑的支钉满釉支烧法,垫饼垫烧则露出底足胎色。垫烧器早期胎骨较厚,中晚期趋薄。还有一种支钉支烧和垫烧并用器,应该是过渡时期的器物。南宋后期的修内司官窑,极重轻薄,胎骨越来越薄,显示出工艺越来越精致。从厚胎薄釉到厚胎厚釉,再到薄胎薄釉,薄胎厚釉,官窑器物的工艺越来越好。

4、南宋官窑瓷器独特的聚沫攒珠

需要提示的是,宋官窑瓷釉层中汽泡的"聚沫攒珠"态,在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浅大小层次,而在30倍放大镜下则显平齐、紧密,这种两重性特点或称做有"立体感",是现代仿所达不到的。

热门文章
全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