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瓷器 玉器 铜器 紫砂 文玩 宝石 水晶 考古发现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考古发现>考古现场
河南三门峡发现一批唐代釉陶俑
时间:2019-01-11浏览:29

2017年7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对位于三门峡市高铁南站的初级中学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了15座古墓葬。其中一座唐代墓葬虽然被盗,但仍出土釉陶俑27件,是这次考古发掘最大收获。

该座唐代墓葬编号为M9,坐北朝南,方向为185°,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构成。墓道在墓室南端,为带台阶的长斜坡式,内填五花土,质地稀疏,相对较软,墓道口距现地表深1.1米、长9.3米、宽0.52~0.74米,墓道上窄下宽,下端宽0.74~0.82米,墓道南端有三个台阶,以下为斜坡,斜坡穿过甬道直抵墓门,墓道底距墓道口深5.5米;甬道连通墓道和墓室,内填五花土,质地稀疏,长1.94米、宽0.82~0.85米、高1.80米,甬道壁较规整;墓门下部较直,上部起拱,高1.85米;墓室为土洞单室墓,平面呈长方形,长3.36米、宽2.92米、高2.3米,拱顶,四壁光滑规整,西北角有一盗洞,直径0.6~0.7米,墓室内填满淤土,质地稀疏,较为纯洁。

在墓室内共发现随葬品32件,其中釉陶俑27件、陶俑3件、釉陶罐2件,本次发现的重点是27件釉陶俑,釉陶俑饰浅黄色釉,底部大多未施釉,头部及身体上饰彩绘,部分女俑额头贴金,造型优美,种类较全,难得一见。

武士俑,高36.4厘米,头戴盔帽,浓眉怒目,大鼻,鼻下及嘴巴两侧胡须向外翘,面相凶猛,身穿明光甲,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肩部有覆膊,右手虚握于胸前(应是持有兵器),左手握拳于腰间,双腿并立、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施浅黄色釉,腿下部未施釉,面部及盔甲上残留部分彩绘。

镇墓兽,高31.2厘米,呈昂首蹲踞状,人面兽身、独角前弯、凸睛挑眉,阔鼻,鼻下胡须向两侧上翘,前腿蹬直,后腿蹲坐,蹄足,踏于底板之上,背部塑三锯齿状肉翅,制作精细,庄严可畏;通体施以浅黄色釉,局部脱釉,面部残留部分彩绘。

马俑,高31.5厘米,残破,已修复;呈站立状,马头略下倾,戴辔头,双耳竖立,眼睛圆睁,马鬃整齐,马背配鞍,四足立于底板上,体态雄健、气势雄伟;通体施浅黄色釉,局部脱釉,头部及马身残留部分彩绘。

男立俑,高22.2厘米,脖断,已粘合;呈站立状,头戴幞头,弯眉小眼,八字须,身穿窄袖翻领长衣,腰间束带,右手虚握于胸前,左手握拳于腰间,双腿并立;施浅黄色釉,腿下部未施釉,面部及衣服上残留部分彩绘。

女立俑,高19.5厘米,脖断,已粘合;呈站立状,头梳高髻,身着垂地长裙,双臂挽披肩,双手抱于腹前,双脚并拢、神情端庄、体态优雅;施浅黄色釉,下半身大部分脱釉,面部残留部分彩绘,头发上有贴金。

侏儒俑,高13.5厘米,脖断,已粘合;呈站立状,头戴幞头,身穿窄袖翻领长衣,右手虚握于胸前,左手握拳于腰间,双腿并立;施浅黄色釉,身体部分脱釉,面部及衣服上残留部分彩绘。

釉陶猪,高6厘米,长13.4厘米,平卧于地,吻部前突,圆眼,两耳下垂、鬃毛高耸,短尾偏向右侧,膘肥体壮;施浅黄色釉,釉不及底,头部残留部分彩绘。

釉陶狗,高6.5厘米,长10厘米,左耳残,俯卧于地,抬头仰视,制作精美,栩栩如生;施浅黄色釉,下部近底未施釉,头部残留部分彩绘。

在三门峡地区批量出土釉陶俑,尚属首次,根据M9墓葬形制和出土釉陶俑特点,推测为初唐至盛唐时期。这些釉陶俑制作精细,造型优美,为研究唐代人物妆容、发式、服饰、绘画技艺以及唐俑的演变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作者:上官荣光 宁文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编:荼荼

本文标签:
热门文章
全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