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瓷器 玉器 铜器 紫砂 文玩 宝石 水晶 考古发现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考古发现>考古现场
浙江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群2019年度考古勘探和发掘收获
时间:2020-01-13浏览:78

遗址概况和工作经过

中初鸣遗址位于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西南距良渚遗址群约18公里。该地区地势较低,水网发达,毗邻现在的苕溪和京杭大运河,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据民国(1932年)《德清县新志》卷二记载:“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步坠等物,质坚,色多红黄,时人谓之西土汉玉,佳者极珍贵。”上世纪90年代,当地开挖鱼塘出土了大量玉料,并不时有盗掘现象,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关注,推断这一区域可能存在面积较大的制玉作坊遗址。

2017年9月,为了推进“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课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木鱼桥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得知北部的中初鸣村因通航智造小镇项目进行了征迁,当地村民搬走后,盗掘分子趁虚而入,多次盗掘该遗址。随后,德清县博物馆对该项目进行了对接,并将情况上报至浙江省文物局。

为进一步了解这一区域遗址分布情况,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系统调查和勘探,明确了该区域存在一处良渚文化时期的大规模制玉作坊遗址群,称之为“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结合保安桥遗址墓葬出土随葬品和废弃堆积中出土陶片的特征分析,遗址的相对年代比较集中,为良渚文化晚期,碳十四测年距今4800-4500年。

2018年,在进行大规模调查、勘探的同时,考虑到中初鸣遗址群的特殊性质和重要价值,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德清县博物馆对中初鸣遗址群北部的保安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并将其纳入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2018年度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保安桥遗址的发掘,入选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入围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已补入国家文物局编《2019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2019年,为进一步了解遗址群内部的聚落形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德清博物馆对王家里遗址进行了发掘。

中初鸣遗址位置示意图

勘探及发掘收获

(一)考古勘探

2019年3月~12月,对中初鸣遗址北部及中部进行补充勘探,勘探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中初鸣遗址北部中初鸣村新发现土台5处,在遗址中部田板埭村新发现土台8处。在原确认的遗址群范围南部的鲁家坝村发现土台2处,确认遗址范围应向南延伸。

2017~2019年勘探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共确认良渚文化时期的人工营建土台23处,多沿河道分布,在土台外围发现有良渚文化时期的废弃堆积。在勘探过程中在地面采集到少量良渚文化陶片、玉料,可辨器形有鼎、鬶。

中初鸣遗址考古勘探平面形制图

根据现有地貌将勘探区域划分为A、B、C、D四区,A区位于杨墩村中初鸣、王家里,B区位于杨墩村田板埭,C区位于杨墩农庄,D区位于杨墩村鲁家坝。其中A区共发现人工营建土台11处;B区共发现人工营建土台10处;C区因当地修建池塘等原因破坏严重,仅残留人工营建土台1处;D区共发现人工营建土台2处,勘探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考古发掘

2019年发掘区主要位于遗址群东北部王家里组,共布5×10米探方20个,5×5米探方2个,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本次发掘共发现和清理良渚文化时期土台1处、墓葬3座、房址4处;历史时期灰坑4个,灰沟5条,墓葬1座,井1座;出土陶器、瓷器、石器、玉器半成品、玉料等300余件。

2019年度发掘位置示意图

(一)遗迹

1.土台

台Ⅰ分布在ⅡT1331、ⅡT1333、ⅡT1335南部,ⅡT1431、ⅡT1433、ⅡT1435、ⅡT1527、ⅡT1529、ⅡT1531、ⅡT1633、ⅡT1635、ⅡT1731、ⅡT1733、ⅡT1833北部,开口于④层下,南部被晚G3打破,中部被晚G4打破,打破生土。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东西约45米,西部因盗掘、建设池塘破坏严重,南北约25米,现土台顶部海拔标高为2.6-2.7米,残存深度约90厘米。土台顶部共发现和清理墓葬3座,房址4处。

王家里遗址发掘揭露台Ⅰ

王家里遗址台Ⅰ顶部遗迹

2.墓葬

共发现和清理墓葬3座,位于土台中部及东部,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M1 位于ⅡT1533南部、ⅡT1633南部。开口于④层下,墓葬东部被晚G4打破,打破M2及台Ⅰ。墓葬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直壁,平底。南北长188,东西宽72-80,深9厘米。墓向为182度。填土为红褐色,土质疏松。未见葬具痕迹,未发现人骨,根据出土随葬品推测头向朝南。M1墓坑较浅,说明土台被晚期破坏严重。出土随葬品13件,其中玉器4件,分别为玉料3件,管1件;石器4件,分别为钺1件,镞2件,不明器形1件(残);陶器5件,分别为鼎、豆、罐、圈足盘、杯各1件。其中3件玉料出于墓主人头部位置。

2019DZ(王家里北)M1

M2位于ⅡT1533南部。开口于④层下,墓葬东部被晚G4打破,南部被M1打破,打破台Ⅰ。墓葬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直壁,平底。南北长192,东西宽58-66,深10厘米。墓向为177度。填土为红褐色,土质疏松。未见葬具痕迹,仅发现腿骨,根据出土随葬品及腿骨位置推测头向朝南。出土随葬品6件,其中玉器2件,坠、锥形器各1件;石器1件,为石钺;陶器3件,分别为圈足盘、罐、豆各1件。其中玉坠出土于墓主人头部,玉锥形器出土于陶罐下。

2019DZ(王家里北)M2

(二)遗物

遗物主要出土于土台外围废弃堆积中,有陶器、石器,以及玉料、玉器半成品等300余件。

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黑陶、夹砂红陶为主,多为素面陶,主要器形有鱼鳍形鼎足、T字形鼎足、豆、圈足盘、罐、鬶、缸等;石器有镞、锛、凿、刀、砺石等;玉器半成品有锥形器、管;玉料多带线切割、片切割等加工痕迹。

王家里遗址出土玉料、玉器半成品

收获和认识

2019年的勘探工作进一步确认中初鸣遗址群的面积和分布范围,厘清了中初鸣遗址群内部土台(即各遗址点)的分布情况,目前共确认人工营建土台23处,为研究良渚文化时期制玉作坊的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材料。

王家里遗址揭露的良渚文化时期土台,范围较为清楚,土台面积、平面形状等与保安桥遗址土台相似,墓葬、房址数量不多,包含废弃玉料的堆积有一定范围的聚集区,说明中初鸣遗址群内单个作坊遗址面积不大,可能是小型家庭作坊模式。王家里遗址土台外围的废弃堆积也出土了大量边角玉料、以锥形器和管为主的半成品,以及与制玉相关的砺石、磨石,边角玉料仍以蛇纹石玉为主,说明中初鸣遗址群是良渚文化时期专门生产蛇纹石玉为主的玉锥形器、玉管的制玉作坊,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和生产模式为这一时期这一区域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材料。

中初鸣遗址是良渚古城遗址周边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中初鸣遗址的考古工作是良渚文化田野考古的新内容,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良渚文化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丰富了良渚古城外围考古的内容,反映了远距离大规模专业生产的模式,为讨论良渚文化晚期的社会结构、聚落模式和手工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是良渚文明和良渚古国高度发达的重要体现。

中初鸣遗址公园规划

规划道路破坏保安桥遗址西部

中初鸣遗址西部(西大港以西)建设

中初鸣遗址正面临当地通航智造小镇建设所带来的巨大保护压力,鉴于中初鸣遗址的特殊性质及重要意义,迫切希望当地政府对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尤其对目前保存较好、格局最为清晰的中初鸣-王家里、田板埭及杨墩农庄内的土台及周边废弃堆积进行整体保护。因通航智造小镇在文物部门介入前未及时与文物部门对接,已完成小镇规划,道路和管网也已经建设,希望通航智造小镇根据勘探和发掘成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以达到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与经济建设共赢。

执笔:朱叶菲、周建忠、费胜成、方向明

责编:韩翰

本文标签:
热门文章
全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