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瓷器 玉器 铜器 紫砂 文玩 宝石 水晶 考古发现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考古发现>考古现场
江西高安上湖旧石器遗址发掘进展与收获
时间:2020-12-15浏览:54

探源赣鄱 赓续文明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是远古人类沿江迁徙扩散的必经之地,也是史前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和核心地区。但是,在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专业力量薄弱,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程度都比较有限,尚未充分发挥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学术意义及其服务社会的作用和价值。从2019年开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紧密合作,在江西开展了深入、系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联合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

W020201215400010846519.jpg

图1:上湖遗址地貌景观与发掘区分布图

(注:靠近发掘区的大坑为人工烧砖取土时留下的,对遗址造成了严重破坏),下图为遗址所在区域地表高程模型图,颜色越红指示海拔越高,颜色越绿指示海拔越低。

2020年6-8月,考察队按照工作计划在锦江流域(赣江西岸一级支流)开展旧石器旷野遗址野外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二十余处。其中,上湖遗址是此次调查中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遗址地表分布着较为密集的石制品。该遗址位于宜春高安市上湖乡附近,地理坐标东经115°20′14″,北纬28°19′44″,海拔约53米,其坐落在锦江右岸第三级阶地,高出现今锦江河面约25米。上湖遗址高密度石制品的发现,在中国南方旷野类型的旧石器遗址中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但是,由于长期的砖厂取土等原因,遗址发现时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W020201215400010960764.jpg

图2:上湖遗址C区发掘场景

(石制品空间分布、无人机航拍、全站仪测量)

考虑到上湖遗址的保存状况和文化遗物发现情况,联合考察队随即向江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申请2020年度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发掘项目于10月初顺利获批,批复发掘面积100平方米。10月底,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春市博物馆和高安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开始了对上湖遗址为期近40天的考古发掘工作。

W020201215400010990991.jpg

图3:考古队员进行发掘与测量工作场景

根据遗址地表石制品的分布情况,共划分出三个发掘区域。其中,A区沿先前烧转取土时挖出的人工剖面布设,主要为探明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发掘面积约10平方米。B区和C区位于地表石制品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发掘面积均为35平方米。发掘按照自然层与水平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每一自然层内按照5厘米为一水平层进行精耕细作式的发掘。利用全站仪记录每件标本的三维坐标,利用倾角仪和罗盘记录部分标本的产状信息。发掘过程中,对重点发掘层位进行无人机航拍建模。

W020201215400011030463.jpg

图4:与西北大学张玉柱老师与汕头大学涂华老师合作,开展上湖遗址地质考古工作

三个发掘区地层堆积情况相近,从上至下可划分为4层。第1层:现代表土层,土质疏松,粒状结构为主,含较多现代植物根系,部分区域可见现代扰坑,与下伏原始地层界线明显,厚度不一,最薄处约5厘米,最厚处约55厘米(为现代扰坑);第2层:暂流水沉积层,红色(10R 4/6),主要由坡面流水侵蚀物质再堆积而成,粘土质,土质较紧实,块状结构为主,含细小石英颗粒及少量植物根系,该层出土数量丰富的石制品,是遗址的主要文化层位,厚度约30厘米;第3层:均质红土层,红色(10R 4/6),粘土质,土质紧实,棱块状结构轻度发育,含石英颗粒,出土少量石制品,厚度约30-40厘米,其是由河漫滩相粉砂沉积经强烈的风化成壤作用而形成的;第4层:网纹红土层,深红色(7.5R 3/6),粘土质,土质紧实,棱块状结构非常发育,其也是由河漫滩相粉砂沉积经强烈的风化成壤作用而形成,存在显著的网纹化现象,不含石制品,发掘可见最大厚度约1.2米,未见底。结合遗址周边人工取土坑留下的地层剖面情况来看,遗址网纹红土层下部为河床相透镜体砂层,较疏松,发育多层铁磐,铁磐厚度在3厘米左右。再下部为河床相砂砾层,质地疏松,砾石分选好、磨圆度高,最大者直径约8厘米,岩性以石英为主。

W020201215400011069010.jpg

图5:上湖遗址B发掘区剖面层位划分与采样情况

遗址发掘过程中,我们与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张玉柱老师以及汕头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的涂华老师合作,开展了上湖遗址的地质考古工作,对遗址所在区域的阶地发育情况和地貌演化历史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探讨,并在B区剖面系统采集了样品以进行沉积学、年代学和土壤微形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W020201215400011091597.jpg

图6:上湖遗址石制品出土时照片

此次发掘共出土有坐标记录的石制品6302件,其中A区102件,B区3030件,C区3170件。目前已对所有出土标本进行了清洗、编号和初步分类。整体来看,上湖遗址石制品组合表现出明显的小型化特点,包括小型石片以及以小石片为毛坯制作的各类轻型工具(刮削器、凹缺器和锯齿刃器等)。这与传统上认为的中国南方以大型砾石工具为主的技术风格有显著区别。因此,对上湖遗址出土石制品的后续深入研究,将为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远古先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技术适应策略和生计模式等问题提供重要信息。

上湖遗址发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江西省文物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高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以及上湖乡政府领导先后来到遗址进行考察和指导,并对考古队的发掘工作和日常生活给予了温暖的关心和慰问。除了了解上湖遗址考古发掘进展情况,各级领导也都非常关注和重视遗址后续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并对遗址下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上湖遗址是目前南方地区发现的石制品分布最为密集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之一。进一步的光释光测年分析,将为我们提供遗址的具体年代信息。发掘所获的大量旧石器标本,将为我们认识赣鄱大地远古先民的繁衍生息历史提供宝贵材料。同时,作为江西省第一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上湖遗址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必将极大推动江西省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的发展,进而为延伸江西历史轴线、丰富江西历史内涵提供坚强的考古学支撑。(图文:李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文杰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文转自:“江西考古”公众号)

本文标签:
热门文章
全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