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部分人骨,四座祭祀坑中还出土了较为完整的两架猪骨、一架牛骨。何利认为,按《礼记》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判断,当时此区域活动人群社会等级较高。 牛推官南遗址由六个探方组成,面积约600平方米。济南市考古研究所2018年1月正式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已清理遗迹130余处,出土骨锥、石刀、陶盆、陶罐等各类器物。


根据出土情况判断,遗址为东周时期手工作坊区,由居住区和手工生产区两部分组成,社会生产分工明确。遗址出土的器物碎片兼有东夷文化、中原文化特点。考古专家认为,对研究当时鲁北地区社会生产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何利透露,该遗址还出土了两片东周卜骨。古人用于占卜的卜骨多出现在商代和西周,东周罕有。“卜骨上只有烧灼的洞眼和裂纹,没有文字,但仍然很珍贵”。

为避免出土文物受冰霜、雨雪、日晒等自然因素影响,牛推官南遗址发掘现场搭建了厂房式大棚,将露天考古改为室内,更完整保护考古遗迹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责编:李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