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切实做好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工作,全力支持新区建设,根据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的部署和要求,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组成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3-8月对雄安新区起步区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又进行了考古试掘,取得丰硕成果。
大王镇、三台镇、大河镇文物分布图
此次勘察试掘工作从2018年3月初开始,8月底结束,历时六个月。3月上旬为前期准备、队伍组建和培训阶段,重点培训了考古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测绘规范、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质量要求、信息采集和平台上传、工作纪律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内容;3月中旬到5月中旬主要为考古勘探阶段,完成了大河镇、三台镇、大王镇48处遗址、墓地的勘探,勘探面积213.5万平方米。
数字化培训班
勘探结果表明:六西遗址、西里南遗址、北郑遗址、向村东南遗址、小王遗址、南郑东南遗址、向村南遗址、南河遗址、涞城村南遗址、南文东北遗址、南文东南遗址、王公堤村遗址、张六西遗址、南文北遗址、南文东遗址、崔庄遗址等16处遗址文物埋藏较为丰富。
北六东遗址、涞城村东遗址、南郑遗址、小阳北遗址、北郑西北、狮子村遗址、中六东遗址、罗河遗址、张六东北遗址、胡村东遗址、张市南遗址、张市遗址、于庄遗址、胡村西南遗址等14处遗址未见文化层,但发现零星考古遗迹如墓葬、灰坑、窑址等。
向村北遗址、西阳遗址、胡村东北遗址、店上村遗址、西里西遗址、南六遗址、西村西南遗址、南郑南遗址、河西遗址、大北头村西北遗址、中六东北遗址、西里西北遗址、北张庄遗址、张村遗址、小阳南遗址、东孙村西北遗址、西孙村西南遗址、孙村遗址等18处遗址未发现考古遗迹和文化层。
经过勘察试掘我们认为:这三个乡镇尤其三台镇、大王镇早期地势较为低洼,人类活动多集中在两个长条形高岗上,晚期降水减少,水位下降,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张,古遗址较密集的长条形高岗区被频繁取土,平垫洼地,使得古遗址遭到严重破坏。
勘察试掘工作严格按照遵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考古勘探工作规程(试行)》《田野考古钻探记录规范》等业务规范之规定,并结合雄安新区考古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考古勘察试掘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记录规范、安全管理和数字化信息采集等要求来实施。各勘探试掘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提前编制工作计划,在考古信息管理平台按5米×5米梅花孔作数字化理论布孔图,探孔统一编号,遇有遗迹现象需加孔探明情况,并统一使用考古队编制的加孔编号规则。每一处遗址均应探出遗址分布范围,超出计划勘探面积或调整勘探方案应及时通报总领队。勘探现场按布孔图确定探孔位置,逐孔测绘逐孔记录。每间隔50米作十字形地层剖面标准孔钻探和间歇性深孔钻探,剖面标准孔和深孔应逐孔测绘逐孔记录外,还需逐孔作土样拍照。试掘中,将位置信息接入地理信息网。地层堆积、遗迹、遗物信息即时数字化,采用航拍、三维建模等记录手段。各队组每天需将所有勘察、试掘工作中的文字、表格、图片、绘图资料及时上传考古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及时审核,并做到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地理信息采集
5-8月,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选取有文化层堆积或未发现文化层但发现考古遗迹、具备试掘条件的王公堤等17处古遗址或墓葬进行了小范围试掘,试掘面积约1200平方米,并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
发掘现场
勘探未发现文物遗存线索的18处地点和不具备试掘条件的13处遗存暂不进行试掘。现将试掘情况按照遗存时代、性质择重点予以介绍。
采集土样信息
(一)以西里南遗址、北六西遗址、南文东北遗址、中六东遗址为代表的汉代手工业为主的遗存
南文东北遗址Y1
这些遗存以窑址发现最多,形制相同,皆出土绳纹青砖、板瓦残片等。这其中以南文东北遗址内涵最为丰富。南文东北遗址,位于大河镇南文村东北200米。遗址面积8万6千多平方米。此次试掘发现窑址1座。根据勘探和试掘结果,从发现遗迹现象和分布情况看,可分为生产区、生活区,且生产区位于北部,生活区位于南部,东边为工人平时来往窑场与生活区之间的主要通道。地层堆积分为3层:①耕土层;②扰土层;③汉代文化层,内含较多的陶片、残砖块及少量瓷片、铁块,下压Y1。以下为生土层。Y1方向8°,由操作坑、火门、窑室、火膛、窑床、烟道和烟室几部分组成,操作坑位于窑室南部,窑室在北,窑室上方窑顶大部分被破坏。操作坑开口平面形状不规则。窑室平面形状为“马蹄形”窑顶基本已破坏无存。窑床位于窑室北部,连接火膛。窑床平面近梯形。烟道,分别位于窑室北壁底部东西两侧,形状近三角形,平底,斜壁。烟室位于窑室北部,平面形状为圆角长方形,底部不平。出烟口的位置不详。出土有素面砖、绳纹砖红陶釜口沿、灰陶罐口沿、盆口沿、盆底、陶井圈、外弦纹内布纹瓦、外绳纹内网格纹瓦、外绳纹内布纹瓦等。
(二)以王公堤遗址为代表的汉代至隋唐时期的聚落遗址
王公堤遗址试掘区正射影像
王公堤遗址位于三台镇王公堤村南100米处。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此次试掘发现灰坑10座、灰沟2条、踩踏面1处。根据勘探和试掘情况,地层分为5层:①耕土层;②清代文化层;③隋唐文化层,出土青釉、白釉碗和盘残片,泥质灰、红陶盆和双系罐残片;④汉代文化层,出土绳纹砖、泥质灰陶、罐、盆残片。以下为生土层。H2、H3、H4、H5、H6、H7、H8、H9、G2、G1、G2为③下开口,土质土色均为深褐色,包含物有炭灰、烧土粒等,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有泥质、夹砂、夹蚌灰陶、红陶,可辩器物有罐、盆等,绳纹砖、沟纹砖、布纹瓦、素面瓦出土较多,别有少量黄褐瓷碗、盘、白釉瓷碗残片、五铢钱,并有动物骨骼出土。时代涉及汉、北朝、隋、唐。
(三)以罗河遗址为代表的魏晋时期遗存
罗河遗址Y1
罗河遗址位于大河镇罗河村南。 此次试掘发现魏晋时期窑址1座。根据勘探掘试掘情况,该遗址地层堆积:①耕土层,②魏晋文化层,此层下压Y1等,第③层淤积层。Y1,平面近似长方形,方向347°,由操作间、火膛、窑床和烟道四部分组成。窑址内出土有少量的残砖、陶盆口沿和1件建筑构件。其中建筑构件,为泥质灰陶,呈方形蘑菇状,中间穿一孔。另出土有较多的细绳纹青砖。
(四)唐代遗存
中六东遗址M5正射影像
这一时期遗存主要有张六东北遗址、中六东遗址、南河村遗址,张六西遗址,涞城东遗址。其中张六东北遗址、主要发现窑址及相关遗存、中六东遗址、南河村遗址主要发现墓葬。其中以中六东和张六西遗址最为典型。
中六东遗址M5出土墨书砖
中六东遗址位于大王镇中六村东,紧邻白洋淀大堤。试掘发现墓葬8座,窑址1座、井1眼、灰坑1处、踩踏面1处。出土各类小件遗物共计38件套及各类砖瓦陶片等。M2、M3、M5为砖室墓,保存差,仅存部分墓壁和墓底,墓葬平面整体略成刀把型,方向192-200°,由墓道、封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券顶已破坏。M2出土泥质素面灰陶罐和三足铁炉。M3出土陶罐、带扣等。M5出土瓷香炉、铜镜、陶盘、白瓷碗,铜簪和铭文砖1块。其中铭文砖字第一行基本都可以释读出来为“天宝八载二月二日上谷郡容城县”。J1出土有3件可复原的夹蚌红陶罐、砖瓦陶片。以M2、M3、M5和M7为代表的唐代墓葬 应是一处集中墓地。出土的遗物尤其是带墨书砖对于研究该地区唐代的行政区划、物质生活、丧葬习俗、文化艺术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涞城东遗址M6
涞城东遗址位于三台镇涞城村东,此次试掘发现墓葬2座(勘探编号M5和M6)。土圹砖室墓,大致南北向,墓向176°。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内砖砌棺床。出土泥质灰陶罐、盘、灯、壶、黄釉瓷碗、开元通宝铜钱。出土的黄釉瓷碗,饼状足,具有典型的唐代遗物特征;出土开元通宝铜钱一枚;陶罐壁较薄,口沿为圆唇,鼓腹,平底,具有明显的唐代特征。
涞城东遗址M6出土陶器
张六西遗址位于安新县大王镇张六村西。此次试掘发现窑址1座。Y1平面呈“吕”字形,顶部已破坏,由操作坑、火门、窑室、火膛、窑床、烟道、烟室几部分组成。操作间位于火门正南,北高南低,平底。火门位于火膛南壁上部,操作间北部,为连接操作间与火膛,两侧砖砌而成。 窑室位于火膛正北,平面呈“马蹄”形,由窑床、火膛、烟道几部分组成。火膛位于窑室内南部,占窑室三分之一,平面呈半圆形。 窑床位于窑室内北部,占窑室内三分之二面积,窑床烧结面清楚平整,窑床前部损毁严重,修复痕迹较为明显。烟道位于窑室北壁下端窑床上部,仅残留底部,残烟道九个,依次由西向东排。出土较多的细绳纹砖、板瓦残块等。推测这是晚唐时期一处大型作坊遗址。
张六西遗址勘探采集土样
(五)以南文北遗址为代表的宋辽时期遗存
南文北遗址窑址
南文北遗址位于大河镇南文村北。此次试掘发现窑址1座。Y1面呈“吕”字形,方向280°,由操作坑、火门、窑室、火膛、窑床等几部分组成。操作间位于窑室的东部,呈椭圆形,直壁平底,南向东依次设不规则台阶3级。火门位于火膛与操作间之间,火膛东壁的上部,火门仅残存两侧部分,两侧用砖砌成,顶部损毁无存,下部用砖砌成的五个通风孔。窑室位于西部,平面呈“马蹄”形,残存并向排列的烟道排处。火膛位于窑室内东部,与窑床相邻,平面呈“梯形”,四壁用青砖砌筑而成。窑床烧结面较为完好,窑床南边部分用砖坯砌成,顺长平砌十四层砖坯。窑址内出土细绳纹灰砖,少量沟纹砖。
(六)金元时期遗存
这一时期的遗存有北郑遗址、南文东南遗址、南郑遗址。
此次勘探试掘发现的遗存多为墓葬,皆为圆形型砖室墓,出土有铜钱、白釉瓷碗、酱油瓷碗等。其中北郑遗址出土遗物最为丰富。北郑遗址,位于大河镇北郑村东北100米处。此次试掘发现墓葬3座。结合勘探和试掘成果,该遗址第②层为明清文化层,本层下发现墓葬M1、M2、M3;第③层,宋金文化层,包含少量白釉和酱釉瓷片,器形为碗口和碗底残片等;第④、⑤层为淤积层。M1、M2、M3皆为圆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向200°。墓室砖砌部分均遭破坏,仅墓室棺床北端残存四块半砖平砌的墓壁。生土棺床形状不规则,略呈“凹”字形。出土有玉环、泥质素面灰陶罐、盏、白瓷碗(白酱)两色釉瓷碗、“咸平通宝”、“元丰通宝”钱。M2出土白釉碗、盘各1件,内底有涩圈,圈足,外侧半釉或大半施釉。出土瓷器与金代定窑风格接近。
(七)明清时期遗存
仅有南文东遗址一处。遗址位于大河镇南文村东。
此次试掘发现J1和H1。J1平面呈圆形,直壁平底,深1.2米,内填浅黄色花土,出土有少量白釉瓷片,灰陶器残片,瓦片等。H1坑内为直壁,平底,该坑内堆积为一次性堆积,灰黄色花土,包含有白釉瓷片,陶器残片和砺石一块。从出土遗物推断这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古文化遗存。
经过勘察试掘表明,这些遗存的遗迹开口多位于耕土层下,且墓葬墓顶、窑室顶部高出现地表。考古试掘也验证了勘探过程中关于该区域地层和古文化层分布的初步认识,约二分之一的古遗址已消失或接近消失。目前保存尚好、遗迹较丰富的古遗址是王公堤遗址、南河遗址、涞城南遗址、张六西遗址、西里南遗址、向村南遗址、南文东北遗址、南文北遗址、北六西遗址、北郑遗址等10处。王公堤遗址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汉-唐聚落遗址;南河遗址主要是一处唐宋时期大型墓地和遗址,遗迹数量多;涞城南遗址是兼有墓葬和居址的西周至汉代重要遗址;张六西遗址发现宋辽时期的窑址群,是一处晚唐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作坊遗址,或与城址等大型建筑有关;南文东北遗址、南文北遗址是汉代延续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聚落遗址,西里南遗址为汉代至金元时期墓葬和遗址,向村南遗址为唐宋的遗址和墓葬,北郑遗址为汉代至宋辽时期遗址和墓葬,北六西遗址为宋金时期遗址。中六东遗址发现唐天宝年间的形砖石纪年墓,为本地墓葬的年代标尺。
通过此次勘察、试掘,全面了解了遗存的地下埋藏状况、分布范围,进一步了解各类文物遗存的文化内涵、本体特征、保存状况以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验证和优化了遗存的分级;为进一步完善河北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编年和时空框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为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河北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编年和时空框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弘扬新区优秀文化,延续新区历史文脉,服务于新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执笔:毛保中 赵战护 雷建红 马小飞)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编:荼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