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盘龙城遗址2018~2019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将进入尾声。然而考古队员们并没有着急收拾行囊,他们趁着草木枯黄、湖水回落的隆冬时节开启了2019年度盘龙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的区域正是位于盘龙城遗址的分布范围之内,由于遗址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因此我们在调查方法的设计上与国内大多数区域开展的考古调查有些差异。首先,我们调查的区域位于一处已知的大型遗址,因此我们调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发现新的遗址点,而在于明晰遗址内各区域遗存分布的准确范围和古代堆积的保存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盘龙城遗址的边界和整体布局得出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盘龙城遗址主体被茂密的林木灌丛所覆盖,地表能见度较低,并不适宜开展地面调查。因此,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对遗址主体部分开展了系统的考古勘探,而本次调查主要关注的是难以开展勘探的地带,例如临湖滩地,地表能见度高,但石块众多、地下水位较高,给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地面调查则能很好的弥补考古勘探的不足,较为全面地采集遗存分布的信息。
盘龙城遗址本身是由多条临湖岗地所组成的,为准确描述和记录各发掘的位置,此前考古工作者将盘龙城遗址划分成了多个100×100米的方形区,以象限法编排各区区号,然后在各区内布设探方和设置探方编号。而此前盘龙城遗址开展的大规模考古勘探亦是以“区”为基本单元,以10米为间距布置探孔。为了将本次考古调查资料与以往的考古发掘、勘探资料更好的衔接,我们此次的考古调查也以遗址分区为单元,在100×100米的大区内以布设10×10米的地表遗物采集区。逐一记录各采集区的遗物分布情况和空间地理坐标等信息。
在传统的考古调查中,通常配备有手持式GPS用于记录采集点的地理坐标,但是手持式GPS的平面误差可达±10米以上,这样的误差对于大范围(几十平方公里甚至更大)的野外调查可能影响甚微,但是对于本次在盘龙城遗址内部开展的考古调查,手持式GPS的精度可能无法满足工作寻求。因此我们添置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北斗高精度移动平台”,该平台可以连接由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提供的实时动态定位信号,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高精度移动平台的辅助下,我们就能准确的确定各采集区(10×10米)的位置并记录其坐标。
北斗高精度移动平台
调查工作场景
调查队员合影
在本次的调查工作中,我们除了关注夏商时期的遗存分布情况以外,我们还以航片、普通摄影和文字记录等方式还对调查区域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晚近时期的人类活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因为在近年的田野工作和考古研究中,我们发现晚期人类活动对遗址景观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这方面的信息也尤为关注。
相信在高精度测量仪器的辅助下,考古队员们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一定能从盘龙城遗址中提取出全新的遗存分布信息,为我们了解盘龙城遗址的“全貌”和“原貌”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料。
责编: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