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葬距今4500年至4000年,有600多座,保存人骨400多具。
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金沙江中下游的高山峡谷中,已有人类生存繁衍。近日,从在西昌举行的四川省考古工作培训会上获悉,四川省最大考古项目——凉山乌东德水电站考古发掘已接近尾声。在两年多的持续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四川最早的石棺葬群和距今4000多年前的文化堆积,为金沙江中下游史前谱系文化甚至四川先秦谱系文化的建立,提供了珍贵资料。
凉山乌东德水电站考古发掘面积共计134800平方米,是四川迄今为止最大考古项目。
把石棺葬出现时间上推1000年左右,可能是四川甚至是全国石棺葬葬俗的起源。
陶罐
1 蕴含奇特葬俗
割肢葬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出现过
凉山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会理县境内。2017年,为配合电站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会理文管所等对该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34800平方米,是四川迄今为止最大考古项目。在会理城河流域下游,考古人员发现了 600 多座距今 4500 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棺葬。
陶罐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长刘化石介绍,以前发现的石棺葬大多集中在岷江上游、大渡河流域以及金沙江上游等区域,年代大多处于战国至汉代这一阶段,最早上推到商代晚期。然而此次发现的石棺葬采用碳14等手段测定,明确其年代至少在4000年以前,把石棺葬这种葬俗出现的时间上推1000年左右。“这极可能是四川甚至是全国石棺葬葬俗的起源,通过研究石棺葬里出土的人骨,还可以解决这些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600多座墓葬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人骨达到400多具,它们对学术研究起到什么作用?
考古人员首先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葬俗——割肢葬。在部分墓葬中,头部被割下放到胸部位置。刘化石说,这种葬俗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出现过,广西、福建、云南等地也曾有发现,可能表达着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可能是罪犯或因瘟疫等疾病死亡,不完整的尸体可以确保灵魂不再回来。”
牙周病、根尖脓肿、牙结石
有十多具人骨身上发现石质箭镞。箭镞深深扎进骨头里,最多的一具人骨上发现了21个箭镞。考古人员认为,这些人可能是部落间争夺资源时阵亡的英雄人物,更可能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酷刑——近距离射杀。
石镞组合
这批人骨资料成为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为首的科研机构的珍贵材料。通过人骨DNA检测与其他地方的出土人骨对比,可以发现他们是否与古蜀人有关,了解他们来自哪里;通过检测人骨里的碳氮组合,可以发现他们是食用稻米为主还是小麦为主,吃的什么肉类;通过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甚至还可以了解他们生前是否生过病。
2 早期中心聚落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学说再添证据
考古人员还在多个古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出土了房址、灰坑、陶石器等大量遗存,时间在距今5000年至4000年,证明早在4000年以前,这里已是一处人类生活的早期中心聚落。
此次考古发现的会理猴子洞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最厚堆积超过1米。文化层堆积越厚,说明人类在此活动的时间越长。这里发现大量遗迹现象——房址33座、灰坑126座、灰沟6条、灶4座,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套)和大量陶片。这些器物大部分为石器,包括斧、锛、凿、刀、杵、矛、锥、镞、纺轮等。陶器则以平底罐占绝大多数,在器物上腹、颈、口部饰纹饰,早期以绳纹、附加堆纹为主,中晚期以表现各种图案的刻划纹为主。
这批早期遗存为金沙江流域早期文化内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刘化石说,猴子洞遗址的出土器物以陶石器为主,未见高规格玉器,说明并非一个高度发达的文化。随着浙江良渚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等遗址的发现,已证明除黄河流域外,长江流域也孕育了发达的文化。此次距今4000多年前的人类聚落遗址又在金沙江流域发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学说再添证据——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远在黄河流域之外的一群人已在此生存繁衍。
据介绍,四川境内史前考古遗址,目前经过考古发掘且学术意义较为重要的有大邑高山古城遗址、茂县营盘山遗址、什邡桂圆桥遗址、汉源麦坪遗址等,整个四川先秦时期考古的文化序列尚未建立。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罗二虎看来,石棺葬墓群的发现非常重要,“对构建金沙江中下游史前考古谱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图片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文转自:《四川日报》2019年8月13日03版)
责编:荼荼